特写特讯:出口俄罗斯外贸厂家“伴食中书”
在一个普通的冬日午后,位于我国某沿海城市的出口加工区,李明(化名)正忙碌地检查着一批即将发往俄罗斯的食品包装。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复杂的情绪,既有对工作的执着,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。
李明是这家外贸食品公司的销售经理,主要负责俄罗斯市场的开拓。近年来,随着中俄两国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,这家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,在俄罗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。然而,就在这个看似繁荣的背后,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——许多出口到俄罗斯的食品,其实并没有达到俄罗斯当地的食品安全标准。
“你知道,俄罗斯对食品的检测非常严格,尤其是对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。”李明在检查完一批包装后,对记者说,“但我们有些产品,为了降低成本,还是会添加一些不被允许的添加剂。”
记者跟随李明走进仓库,看到一排排货架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食品,其中不乏一些包装精美的进口食品。然而,在李明的指引下,记者发现了一些包装上的“猫腻”。
“你看,这个产品在包装上标明‘无添加’,但实际上,它的配料表里却含有不允许的添加剂。”李明指着其中一个产品说。
面对记者的疑问,李明坦诚地说:“我们公司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,但为了生存,我们也只能这样做。毕竟,市场竞争这么激烈,谁不想多赚点钱呢?”
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,记者采访了我国食品安全专家王教授。王教授表示,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和食品安全标准,不仅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,也损害了我国食品产业的国际形象。

“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,我们应该加强监管,严厉打击这种行为。”王教授说,“同时,企业也要自律,不能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产品质量。”
在采访中,记者还了解到,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,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加大了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。然而,在一些地方,依然存在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铤而走险的现象。
“出口俄罗斯的外贸厂家‘伴食中书’现象,只是我国食品行业存在的一个缩影。”王教授说,“我们要从源头上加强监管,确保食品质量安全。”
对于未来,李明表示,虽然目前公司面临一定的压力,但他相信,只要坚持诚信经营,提高产品质量,总有一天会赢得市场的认可。
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冬日午后,李明和许多像他一样的外贸厂家,都在为生存和发展而努力。而他们的背后,是我国食品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步一步前行。